2022年7月1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管家婆论坛等单位承办的“自然保护地与生态旅游(自然游憩)”高峰研讨会于在西宁举办。论坛由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政府、旅游业界、院校等20余家60多位专家线下参会,线上近1000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同步参与会议。
生态红线不是划在地上的一根线,而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低要求,更是“生态保护、生态旅游、改善民生”三大目标的平衡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当前国家公园保护的基本准则和发展要求。古今中外,自然保护地都是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下面我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给大家进行介绍。青海地处我国四大气候区之一,气候类型相当丰富,怎样从产权制度到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自然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体系、市场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习近平),要以价值体制相结合进行推广, ...
生态旅游主要应从五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是公民性教育的课堂,人是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像是农牧产品的加工等;第二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阵地,国家公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灵魂的栖息地,未来如何加强文化自信的阵地,是青海为来发展的一个研究主题,如何通过国家公园树立新的信仰。第三是协调区域发展的引擎,其目的是寻求和探索城市病的方法,原来从少数城市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那个城市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此次的选题既是高科院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文旅部相关指示精神的体现。不难看出,青海的主要困境在于,既要保护,也要发展。2021年,习总书记提出了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青海近年来也在着力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祁连山、青海湖、可可西里等都是我们 ...
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历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全新发展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在工业文明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的必然要求,2015年以来的各类政策文件也标志着中央部署和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总体而言,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六:一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二是以“两山”理念为代表的生态发展观;三是将良好生态视为民生福祉 ...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而今作为行政省份的青海亦因青海湖得名。周围河流众多,水草丰茂,草原面积广袤,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环湖居住的居民以藏族为主,所占人口比例的平均值数在80%以上,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辅以少量的农业,是典型的畜牧经济。青海湖周边居民处于半定居半游牧的状态。近年来,随着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部分牧民也会在旅游旺 ...
生态旅游实践的共有特征。一是遵循生态旅游国际标准,例如国际旅游组织、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相关标准,例如以体验河了解生态自然环境为主,需要由教育和讲解特征,和以当地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主)为主导,支持自然地区的保护,旨在对当地自然、经济、文化带来积极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基于联合国SDGs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南,其次,就是采用系统性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从湿地的定义来看,《湿地公约》对其属性、概念、特点进行了系统概括,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以河流、滩涂为代表的自然湿地和水稻田、水库等为代表的人工湿地。就青海而言,我省湿地资源位居全国前列,考虑到其深厚的生态服务功能,我们理应谨慎选择其开发路径。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本质上是一个项目,即关于为一个大型的、新的、偏远的公园设计最佳的游客基础设施,所以我们采访了很多利益相关者和游客,大多数来自于北京和上海的远距离游客,我们发现他们来三江源主要是为了克服城市的压力,所以他们用来形容这种感受的词语是“净化心灵”。如果我理解正确,这意味着净化你的身心,这是非常正确的短语,这是一个很高的赞美。当然,用学术术语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