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城乡土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5-09
  • 点击次数:531
5月9日,大地风景文旅研究生班第十五届第三期课程精彩开讲。本期课程主题为《坚持中国城乡土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主讲。

本期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改革方向,党国英提出,经济发展中土地要素的贡献相对下降,劳动与技术的贡献相对增加,而土地制度的演化中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差别的重要性相对变弱,土地使用权的重要性相对增强。这个变化与国家权力介入及要素权重的变化有关。此外,他还指出现行土地制度可能影响消费需求扩大,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讲座内容围绕土地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土地制度的演化及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展开,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制度改革路径提供了参考意见。
640.jpeg在课程中,党老师深入分析了土地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民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梳理了土地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变化,揭示了现代土地制度的演化特征,以及土地制度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经济关系。
首先,党老师强调了土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劳动和技术的贡献则显著增加,而资本主体的市场竞争行为会发挥更强要素配置引领作用。此外,通过比较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土地制度,他探讨了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土地制度的特殊路径和发展模式。他认为,土地要素在传统农业社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对社会政治也有极大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发展要素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权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要素价格的变化,以“土地是财富之母”来表达土地稀缺性的意义已经显得陈旧。
在讨论土地制度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时,他分析了如何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解决消费抑制的问题。消费抑制不仅限制了经济的潜在增长,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通过案例研究,例如日本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揭示了市场化改革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党老师还深入探讨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改革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性,促进土地市场的公平交易,以及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城乡发展二元机制问题。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国家改革实践的比较,课程揭示了不同策略的成效与挑战。他认为,目前政府所承担的很多土地规划管理职能可以由土地使用主体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理论分析,也包括了实际数据和现实世界的案例,使学员能够全面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化进程、以及农业与工业发展的交互作用,旨在为学员提供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以理解土地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收看课程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
640-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