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方向与人才培养 ——文旅产业升级,需要把地球科学之根与人文精神之魂链接起来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0
  • 点击次数:968

一、国家文旅发展的新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趋势是体验化。中国旅游经过了三四十年的发展,由刚开始的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目前正处在向体验旅游的过渡阶段。旅游业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体验经济或体验化的旅游产业。体验旅游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审美体验,第二是娱乐体验,第三是知识体验,第四是遁世体验,所谓遁世体验就是平常所说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业作为一种体验产业,在进行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服务的人群表现出了两个特征,一是多元化特征,二是个性化特征。旅游研发要面向退休人员、青少年、男性、女性等不同群体和消费市场。旅游者对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性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品质化、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体验经济大背景下,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娱乐、知识、遁世体验,成为旅游业和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美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知识越来越重要,为了应对挑战,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具备这些知识,这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资源的创意化。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产品,但是光靠资源是不够的。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把资源经过创意转化为不同人群的旅游产品需求。中国旅游开发经过了资源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现在走向创意导向和产品导向阶段。目前旅游业发展趋势是产品为王的时代,旅游业的开发,首先要挖掘地方特色,这个特色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就需要从地质学、地理学和生态学这三大学科,比如说同样是山,像黄山,九华山,从外形上去挖掘它的特点很难,只有从地质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去挖掘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岩石组成等。在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人才不仅要具有地质学的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态学的知识,还要具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知识。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和中国历史紧密相关的,所以说还要接地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儒、释、道等。不仅要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更要成为一个杂家。

第三个趋势是主题形象化。形象导向的旅游开发是在资源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博取眼球的产业,在眼球经济的背景之下,如何吸引游客关注是非常重要。现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景区同质化非常严重,如何让游客眼前一亮愿意来,就要通过打造品牌,让游客对景区有认知,还有美誉度、向往、忠诚度。举个例子,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的主题线路如何设计?所谓旅游线路是指各个景点之间应该有一种逻辑上、主体上的关系,要把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掘出来,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不是单纯的旅游道路,就变成了具有主题性质的旅游线路了。

第四个趋势是主题产品的链条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只关注吃住行游购这个链条,但是没有抓住景区本身的特色、内涵、个性。旅游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在供给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把景区的精品挖掘出来,对旅游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五个趋势是行业的融合度越来越明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经济,除了旅游,还有个农业、工业、体育教育等等。山、水、林、田、湖、草加上人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现在的旅游开发或者旅游设计更多的只侧重于某一点,并没有从整体上来深挖地球科学之根,凝练文化之魂,研究新产品、促进老产品升级。

第六个趋势是天人合一化。以人为中心的旅游开发理念,就会造成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国家提出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要转向天人合一的开发理念,而且天人合一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就是天人合一。要认识自然的规律,尊敬自然,保护自然,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之上进行旅游开发,实现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和谐。

目前旅游产业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旅游供给的同质化,缺乏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缺乏个性化旅游产品的最主要原因是“根”与“魂”的分离,吃不透地球科学之根,自然提炼不出文化之魂。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山水是根,文化是魂,文旅产业融合具有天然的紧密性。“地球科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最佳突破口。正确理解资源与产品的关系,深刻理解旅游的本质特征,包括经济现象、地理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以追求精神愉悦为主要目的的休闲体验活动。

二、地学旅游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地学旅游是以地质、地理景物为主要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学文化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人地关系认知、满足旅游者身心愉悦为宗旨,以观赏、科考、研学、探奇、康养、娱乐等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地学旅游的特点就是对地学文化的挖掘。地学文化就是人类在适应在认识地球,在利用地球、与地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些精神成果,物化形态。

地学文化的形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即真善美,真善美这三种形式和旅游相融合,就可以提出旅游开发的五个层次模型。第一个层次是象形+传说,即形态、色彩、韵律,是目前很多景区开发的形式之一,主要利用美学和文化学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地学成因:即材料、环境、动力、时间,到一个景区去旅游,除了获得美的享受之外,还会产生另外一种需求,就是这种美它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话就要给游客解释景点的地学成因,地学成因要用到地质学和地理学的知识,才能够解释清楚。第三是地球故事:即前世今生、纵横联系,在解释地球成型的基础之上,要横向纵向联系,把景区相关的地球故事挖掘出来,利用解说,利用声、光、色、电等手段,把它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游客,让游客在心理上有所获得。第四个层次是价值意义:即美学、科学、历史价值,通过传递景区文化触动游客心理的某一点,让游客有所感悟。第五层次是人文精神:即比德说、地学伦理,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给游客提供人伦理、国学知识,儒释道知识。

图片 1.jpg

地学旅游五层次模型

三、地学+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

2019年10月成立的“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其宗旨是提升产品内涵,促进业界融合,加强资源保护。2022年分会将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继续办好“地学旅游大讲堂”,为地方景区提质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举办“地球科学基础知识+旅游创意”方面的培训,为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文旅产业的体验化、创意化、主题化、天人合一化等新趋势,要求将地球科学之根和文化之魂融合起来。以此形成的地学旅游是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新方向之一,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成为杂家+专家。文旅产业,尤其是旅游观赏娱乐业越来越成为智力密集型行业。

(文/许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