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来自各地省文旅厅和全国文旅行业的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怎么理解三年疫情对文旅行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需要讲三个学术概念,因为我作为学术界的代表总要讲一点理论,但希望能够接文旅的地气。这三个概念分别是鲁棒性、恋地主义原真性、主体间性,这三个词看起来非常深奥,但我要告诉大家,这三个词跟每个人的生活和所从事的行业都有着浓厚的关系。
01
鲁棒性
ROBUSTNESS
首先鲁棒性是什么?其实就是抗打压的能力。三年的疫情文旅行业,对不管是文化产业的艺术馆、电影院院线,还是旅游行业的景区、度假区不至于说是毁灭性的,但至少是摧毁性的。在这种背景下,生命力强就能活下来,在学术上有一个概念叫鲁棒性,一个系统化的组织有抵御或者克服不利条件的能力,经过三年大浪淘沙也好、惊涛骇浪也好,在沉默中爆发、在爆发中沉默等等情况,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特别有意思。
因为恋地主义,比如郑州河南的电视台春晚为什么比某些台还要厉害,因为能够唤起整个民族的恋地情结。中原的王朝在陕西、河南这一带,这里有着很多唐宋时期的文明。根据地方感维度与恋地情结的等级从低到高看,最低等级叫做地方认同,很多人在北京混了一辈子,官也当得很大,钱也赚了很多,但是觉得北京不是自己的家,老想着自己的老家山东、河南或者四川、云南、内蒙,为什么呢?因为地方认同这一块没有过关。
然后是地方依赖、地方依恋,到了最高等级恋地情结的时候,英文单词 Topophilia,来源于希腊语,词缀philia在医学里面就是病,就是癖,一个人特别爱干净就是叫做洁癖。恋地情结说好听一点就是情结,说不好一点就是病,每个人都有这种恋乡的病,乡愁就是恋地情结的一种表现。
这也告诉我们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不管这个地方有没有房子,这个房子什么材料建筑的,是汉朝还是明朝,还是当代重修的,根本不重要,是这个地方本身发生的事件让游客一定要去感受。因为现代科学很难解释这个事件在当时为什么发生在当地,只有去当地以后才能去理解。因此云旅游不会取代旅游区的长期存在,而会成为文旅产业种草和安利的途径。
最后一个概念,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大家知道,最近有一个比较热的事件,某大学教授翻译导师耿宁的一本《共主观性的现象学》。共主观性我们完全听不懂,什么主体间性,大家也听不懂,其实不用去懂。因为这是哲学家的事情,文旅人不用懂。哲学家就是解释所有科学的来源是什么,对于主体间性贡献最大的哲学家是胡塞尔。主体间性,是理解或者解释文旅行业如何复兴,或者是如何理解目的地的当地社区和外来的游客,以及旅行商或者旅游投资者,或者文旅主管部门互相之间的关系。
过去很多哲学或者理论强调主体性,很多像人定胜天,天人合一是比较受到科学肯定的,并且是经过科学研究的,这种研究有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但是从胡塞尔开始,人们发现光研究人和物的关系不够,很难解释很多事情。比如说,不能解释很多社会现象,一个人生出来,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也很难解释知识的产生,因为强调主体性以后,对于知识的共同认识就很难解释。水到100多度一定要沸腾,如果到了青藏高原可能90几度就沸腾,这是科学,这个知识的到来所有人都要认同。强调主体性就不能认同它。
主体间性在文旅发展当中,就像胡塞尔说的,主体性是个体的,而主体间性是群体的。一个政策、一个管理、一个目的地的发展要解决好主体间性的问题。所以从本地居民到外来游客和当中有一个共在的旅游场域,我们所有的旅游局、旅游景区、平台公司如美团干的事情就是中间这个环节。
如果用主体间性的理论解释指导文旅复苏,第一个要做的事情,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主体间性科学地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不要与病毒共存,用主体间性理论马上能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学会共存,因为这是一个自然的、新的环境,人类从早期的原始人到今天的现代人,这当中已经适应很多次环境的变化。
目的地发展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社会相遇,主体之间要有共在目标,平等关系、协作兼容,所以投资商一定要把当地老百姓的利益照顾好,主体间性和谐发展光靠政治制度不够,要有协会的作用,而这些问题就是用主体间性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