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域旅游体系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4-01
  • 点击次数:672

  旅游业向休闲、度假、观光复合型转型,游客需求升级,供给市场表现了越来越强大的综合性,旅游功能提升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各地都希望通过“空间转向”和“尺度重组”,构建新型旅游经济发展网络,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全域旅游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尤其在城镇化进程中,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是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资源)、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厉新建,张凌云,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 人文地理, 2013. )。也就是说,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作为一个旅游景区,通过资源优化,立足产品创新,建设空间有序、产业发达、产品丰富的旅游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调动全社会、全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一、“互联网+”、“全景+”理念统筹

  “互联网+”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互联网+旅游=旅游互联网”,完全打破了旅游业信息不对称的局限,促进业内的专业化分工,改变了旅游业现有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政府、企业、或个人都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智慧化发展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全域旅游。将一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大的景区来发展,利用“全景+”的理念,打造新的经济体系。


  汉中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按照“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强汉江南岸旅游休闲带、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圣水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打造汉中城市休闲中心;同时依托天汉水城和大汉山旅游综合开发,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的地方美食、演艺娱乐、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提升城市旅游设施水平。


  二、“点-轴”优势产业驱动

  全域旅游必须运用全局观念,确立重点发展区域,打造经济产业发展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优势产业。通过点-线-面对旅游要素进行重组,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并形成优势产业驱动型经济发展。


  嵩县依托自身优势,按照国家5A景区的标准和理念提出“5A嵩县”。按照“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坚持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发展生态旅游,培育了一批林、烟、牧、药、花等有竞争优势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和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车村镇以种植薰衣草、玫瑰等高档花卉苗木为重点,建设白云山芳香植物示范园区,打造“芳香之谷”;大坪乡以嶝嶝峡、青沟湖、露宝寨山为依托,沿线种植连翘、桔梗、油菜等观赏性经济作物,打造山水休闲观光农业游;白河镇借助银杏节会,发展樱桃观光农业园,打造节会生态游品牌;木植街乡以杨山景区为依托,种植牡丹、杜鹃等花卉苗木,带动农家乐发展。另外,结合本地黄金矿产资源开展工业旅游,以“嵩县金秋旅游节”、“千年银杏节”、“伏牛山登山节”、“大坪乡油菜花节”等活动为县域旅游增添新活力。


  三、“核心-边缘”空间重组

  区域旅游一般具有核心和外围部分,旅游的核心区域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区域的中心,而且还是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热点地区,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景区等。而边缘区是那些没有特色旅游资源或虽有但因为区位条件不好还没开发出来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和提升,城市的发展的动力也开始由中心城区向边缘扩散。同时,随着旅游产业带的发展,区域资源优化重组,重新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核心和边缘区域。


  核心-边缘区形成后,核心区的旅游产业可以获得更多优惠条件和政策支持,人、财、物力也大量集聚,旅游环境不断完善提升,旅游吸引力增强,从而在区域旅游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和带动作用,是全域旅游的灵魂和核心,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边缘区则是对核心区旅游业发展的补充,处于相对依赖的地位,但如果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产品创新,在核心区品牌优势的带动下,互补式发展,边缘区将逐渐演变为次级核心区,最终形成一个优化的旅游区域系统。


  雾灵山景区的发展形成了以龙潭景区、司马台长城为龙头的密云东线旅游产业带,促进了密云至古北口、新城子一线的经济发展。同时,核心景区周边4个自然村还相继建成了家庭式旅馆100余家,中小型度假村20多户,形成了以农家为主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


  四、“内-外”交通打通全域链接

  由铁路、高速公路、景区环线组成的现代交通路网,让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内-外”交通体系使城市居民、乡村农民从全域旅游大蛋糕中切到的份额越来越大。内外交通体系的打造主要包括改进和完善道路引导标示、完善旅游区主要出入口车辆的换成系统、完善公交系统形成以市区、火车站为起点以新游客中心为终点的旅游快速公交,以市区为起点途经部分镇区与村庄,定时定点形成快慢结合的公交系统。


  峨眉山围绕“大峨眉”的战略构想,构筑内部交通网,为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货运通道、川桃公路、张沟旅游公路及杨零公路改线,从而建成了国省干线公路、旅游道路交通网。通过两条货运通道的建设,让货车不再进城,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川桃公路旅游环线,不仅为旅游高峰期缓解交通压力,而且带动旅游兴农,发展乡村旅游;张沟旅游公路则衔接了峨眉山新兴旅游资源开发。同时,成都双流机场、高铁、锦乐城际铁路及乐雅高速、乐自高速,乐宜高速、成乐高速、乐汉高速,共同架起了峨眉山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路网,南北呼应,实现外地游客“零换乘”,快速抵达。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实现“全景+”经济体系发展,坚持循环发展、生态宜居和促进消费的理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全域旅游这块蛋糕中,实现利益均沾、效益共享,但要做到全域旅游,就必须实现“五全”,即“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